百年夢·黨旗紅 | 黨史回眸,百年瞬間(第二十二期8.15-8.21) |
來源:中國紡聯黨委辦公室
![]()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接受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終戰詔書》的形式,向公眾宣布接受無條件投降。日本宣布投降后,日軍并沒有立即停止作戰。中國解放區軍民的反攻仍在繼續。9月2日,在東京灣的美國“密蘇里”號巡洋艦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分別代表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和日本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勝利結束。
![]()
2016年8月16日
中國成功發射量子衛星“墨子號”
2016年8月16日凌晨1時40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這讓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墨子最早提出光線沿直線傳播,設計了小孔成像實驗,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礎。 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基于量子物理基本原理,單光子的不可分割性和量子態的不可復制性保證了信息的不可竊聽和不可破解,從原理上確保身份認證、傳輸加密以及數字簽名等的無條件安全,可從根本上、永久性解決信息安全問題。
![]()
1982年8月17日
中美兩國發表八一七公報
1982年8月17日,中美兩國發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聯合公報》,簡稱八一七公報。公報宣布雙方達成分步驟直至最后徹底解決美國向臺灣出售武器問題的協議。重申上海公報和中美建交公報所確立的指導中美關系的根本原則。這個公報是繼1972年中美兩國政府發表上海公報和1979年建交公報之后,第三個有關中美關系的重要公報。 《八一七公報》的意義和作用不限于售臺武器問題。公報中指出,美國政府“無意侵犯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無意干涉中國的內政,也無意執行‘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的政策”,這三個“無意”都是較之《上海公報》和《建交公報》更為明確的承諾。
![]()
1980年8月18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開擴大會議
1980年8月18日至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召開擴大會議。18日,鄧小平在會上作《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的講話。指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對現行制度存在的官僚主義、權力過分集中、家長制、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等各種弊端必須進行改革。這些弊端多少都帶有封建色彩?,F在應該明確提出繼續肅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義殘余影響的任務,并在制度上做一系列切實的改革。8月31日,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鄧小平的講話,這篇講話成為指導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綱領性文獻。
![]()
1950年8月19日
第一屆全國衛生會議召開
1950年8月7日至19日,第一屆全國衛生會議召開,會議確定“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為新中國衛生工作的三大原則。據此,各級衛生部門開始在廣大農村、城市街區和工礦企業建立起基層衛生組織。全國還建立了各種專業防疫機構和防疫隊伍,并加強醫學教育,培養醫藥衛生人員。此外,針對抗美援朝期間美國對我國施行的細菌戰,全國還大規模開展了愛國衛生運動,許多城市清除了舊社會幾十年積存的垃圾,整治了市區環境。以北京市成功治理臭水橫流的龍須溝為范例,全國城鄉落后的衛生面貌有了初步改觀。
![]()
1940年8月20日
八路軍在華北發動“百團大戰”
1940年8月20日至翌年1月下旬,為打破日軍的“囚籠政策”,克服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投降的危險,八路軍在華北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作戰。因八路軍參戰部隊達到105個團約20余萬人,故稱“百團大戰”。僅前3個半月,就進行大小戰斗1824次,斃傷日偽軍2.58萬人,俘虜大批偽軍和日軍,破壞鐵路474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車站、橋梁、隧洞260多處,摧毀了大量敵堡和據點,嚴重地破壞了正太鐵路和井陘煤礦。這次戰役給敵偽以很大打擊,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其所領導的軍隊的威望,對堅持抗戰、遏制妥協投降暗流、爭取時局好轉,起了積極作用。
![]() 1980年8月21日 鄧小平會見意大利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
1980年8月21日、23日,鄧小平兩次會見意大利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在談到對毛澤東的評價時,鄧小平說:毛主席的功績是第一位的,他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主要是毛澤東同志的思想,但不是他一個人的創造,包括老一輩革命家都參與了毛澤東思想的建立和發展。毛主席的錯誤是第二位的,我們要實事求是地講他后期的錯誤。當談到如何避免類似“文化大革命”那樣的錯誤時,鄧小平說:這要從制度方面解決問題。我們現在正在研究避免重復這種現象,準備從改革制度著手。要認真建立社會主義的民主和社會主義的法制。只有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