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夢·黨旗紅 | 黨史回眸,百年瞬間(第十八期7.18-7.24) |
來源:中國紡聯黨委辦公室 ![]() 1985年7月18日 “中國工人階級的一面旗幟”馬恒昌逝世
1985年7月18日,全國著名勞動模范、工運活動家馬恒昌因病在齊齊哈爾逝世。馬恒昌這個名字在50年代初就同他的英雄集體――“馬恒昌小組”一起聞名于全國??姑涝陂g,馬恒昌決心為抗美援朝作出更大貢獻,他們小組發出了開展愛國主義勞動競賽的倡議,得到了全國1.8萬個班組、300多萬名職工的積極響應,帶動了一場席卷神州大地的勞動競賽。
自1949年4月28日建組,“馬恒昌小組”以第一個試行班組民主管理分工、第一個組織工人技術研究會倡導班組技術革新、第一個倡議開展全國勞動競賽、第一個制定和完善班組管理制度、第一個實行崗位責任制而享譽全國工業戰線,被譽為“中國班組建設的搖籃”,成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一面旗幟”。
![]() 1927年7月19日 工人運動領袖趙世炎犧牲
1927年7月19日 工人運動領袖趙世炎在上海龍華犧牲,時年26歲。趙世炎,字琴生,號國富,筆名施英,中國共產黨早期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卓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者、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
1915年趙世炎考入北京高等師范學校附中,念中學時曾參加“五四運動”,是當時師大附中學生運動的組織者。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與周恩來等一起創建了中共旅歐支部?;貒?,與陳獨秀、周恩來、羅亦農等共同領導了震驚中外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成為當時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1927年不幸被叛徒出賣,被捕犧牲。
“龍華授首照丹心,浩氣如虹爍古今,千樹桃花凝碧血,工人萬代仰施英?!备锩先藚怯裾略凇稇涄w世炎烈士》一詩中,高度評價了趙世炎同志。2009年,趙世炎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 1965年7月20日
李宗仁回國定居
1965年7月20日,前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偕夫人郭德潔從海外歸來抵達北京,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來到機場迎接。隨同李宗仁歸國的還有李宗仁的秘書程思遠。
李宗仁在機場上宣讀了聲明,對中國共產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多方照顧和熱烈歡迎表示感謝。他希望在臺灣的國民黨人凜于民族大義,毅然回到祖國懷抱,團結抗美,一致對外,為完成國家最后統一作出有用的貢獻。他說:“16年以來我以海外待罪之身,感于我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英明領導之下,使國家蒸蒸日上?!?7日、31日,毛澤東、劉少奇先后接見李宗仁夫婦。毛澤東在接見時說:跑到海外的,凡是愿意回來,我們都歡迎。他們回來,我們都以禮相待。并建議李宗仁到全國各地去看看。
![]() 1919年7月21日
周恩來創《天津學生聯合會會報》
1919年7月21日,天津學生聯合會機關報,由周恩來主編的《天津學生聯合會會報》創刊。周恩來撰寫了《革新、革心》社論?!短旖驅W生聯合會會報》開初為日刊,后改為三日刊。共出100多期?!短旖驅W生聯合會報》設有“主張”“時評”“新思潮”“新聞”“國民常識”“函電”“文藝”“翻譯”等8個欄目。其宗旨是:宣傳新思潮,報道與評論國內外時事和全國學生運動,指導革命青年學生的反帝反軍閥的斗爭。
![]() 1928年7月22日
平江起義
1928年7月22日 原國民革命軍湖南陸軍獨立第五師第一團,在彭德懷、滕代遠領導下,舉行平江起義。24日,成立了平江縣蘇維埃政府,起義部隊改編為紅軍第五軍第十三師,彭德懷任軍長兼第十三師師長,滕代遠任黨代表。平江起義有力地推動了湘鄂贛邊界革命斗爭的發展,為創建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基礎,也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創建和發展作出了貢獻。
![]() 1921年7月23日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開幕
1921年7月23日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開幕,最后一天的會議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有:上海的李達、李漢俊,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長沙的毛澤東、何叔衡,武漢的董必武、陳潭秋,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廣州的陳公博,旅日的周佛海,受陳獨秀派遣的包惠僧,共13人,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參加大會。大會通過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選舉產生中央局,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中共一大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從此中國出現了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
![]() 1944年7月24日
鄒韜奮在上海逝世
1944年7月24日,著名新聞記者、政治家、出版家鄒韜奮在上海逝世,終年49歲。在上海病逝后,中共中央根據他生前的表現和申請,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鄒韜奮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編,以犀利之筆,力主正義輿論,抨擊黑暗勢力。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他在上海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12月,他與沈鈞儒、厲麟似等人組織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國會。1936年11月,國民黨為了撲滅國內的抗日烈火,逮捕了正在領導抗日救亡運動的救國會領導人沈鈞儒、鄒韜奮等七人,釀成七君子事件,遭到全國人民,包括宋慶齡、何香凝等社會名流的強烈反對。鄒韜奮出獄后輾轉重慶、漢口、香港繼續開展愛國救亡工作。
1956年上海市政府出資修復鄒韜奮的故居,并在隔壁建立了韜奮紀念館。2009年鄒韜奮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