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周刊的故事|劉佩芳:致敬真誠踏實的周刊人! |
劉佩芳/文 中國服裝年度人物/資深行業媒體人 劉佩芳 已經記不清有多久了,《紡織服裝周刊》每周的雜志,每天的推文都是我作為行業人的重要養料,信息橫貫產業,縱深企業,評論指點迷津,氣壯山河。前段時間“我和周刊的故事”征文啟動也讓我心生感嘆,《周刊》也20歲了呢! 征文一篇沒落下,回憶的門漸漸被打開,越看越覺得也有話想說。微信通訊錄輸入“周刊”二字,一下子跳出來好多名字:劉萍,劉嘉,趙媛媛,袁春妹,郭春花,郝杰,徐長杰,徐晶鑫,關云鶴,李江敏,雷蕾,趙國玲,鄔瑩穎,呂揚,李芳,王賽,許檬檬,李曉慧,歐陽瀟,張彥山,劉勤,文中偉……不管是現任的,還是離職的,這些人都曾經是《周刊》的一員,都和我有過交集,都是那么優秀,都是那么真誠和踏實! 1992年我入行,進入創刊中的《上海時裝報》,也是中國第一份行業報紙,但是很可惜,這張報紙止步于2006年。2007年,我進入上海服裝行業協會,主要負責《上海服裝月刊》,單槍匹馬一做十年,2017年被???,個人還是希望繼續記錄行業有價值的人和事,就創立了自媒體號“時尚背后的秘密”,盡力接近真相,牽線搭橋,成就他人。 做自媒體其實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年紀太大也確實不便另投城門。每每在行業年度盛事“中國紡聯聯展”遇到《周刊》的記者都會心生羨慕,沒有哪一家媒體像《周刊》這樣好手如云,百花齊放卻不爭奇斗艷,單打獨斗個個都是好漢,通力配合又是一條巨龍,這樣的團隊,這樣的氛圍不正是我曾經朝思暮想的嗎?所以,每次看到《周刊》的招聘啟事,總是會不禁遐想,如果我再年輕20歲…… 說起來,我對《周刊》的記憶其實始于2008年,那年也是《周刊》轉型行業新聞綜合雜志,聲勢浩大招兵買馬的重要時刻。就是在上海龍陽路國際博覽中心的“面料展”上,經《服裝界》主編陳玲介紹,我認識了來自北京的媛媛姐。也許是因為出生同一時代,也許是因為幾乎同期入行,三觀一致的我倆很快聊到了一起,簡直停不下來,也是在那時,她告訴我馬上就要到《周刊》上班了,我也從此多了一份牽掛,成了《周刊》的忠實讀者。 因為工作的關系,后來又陸續認識了很多《周刊》的朋友,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周刊人統一的DNA:真誠、踏實,真的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很多人我都是先從《周刊》認識他(她)的文字再認識的人,及至見到本尊,都會由衷贊一聲:文如其人!再看到他們進入工作狀態的樣子,更增加了欽佩和尊敬,雖然不能 這么些年來,《周刊》靠作為穩坐中國行業媒體排頭兵的交椅,也是培養行業專才的黃埔軍校,為我們行業輸送了大量人才,值此《紡織服裝周刊》20周年之際,我要送上最誠摯的祝賀,最深切的祝福,愿乘風破浪,美好永續!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