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美貿易爭端的不斷發展,和國家對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推進,國內消費市場越來越被大家所看重。特別是紡織服裝行業,在勞動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響下,外向型發展愈發困難,而內需市場進一步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為了解中國紡織品服裝終端市場的實際需求狀況和消費趨勢,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上海辦事處和東華大學聯合進行了終端消費情況抽樣調查。
調查對象為中國大陸地區的普通消費者,調查方法為通過網絡線上發放調查問卷和線下實地訪問個人消費者。調查內容包括一年來個人的消費狀況、消費習慣、疫情的影響和對后市的看法等。希望通過這次調查,為判斷下半年紡織服裝行業的經營環境提供參考依據。此次調查共采集到1422份樣本,其中線上832份,線下590份。被調查對象是覆蓋國內除西藏、寧夏、澳門以外的所有地區的普通消費者,年齡分布從15歲到81歲,且大部分集中于25-50歲消費活躍的年齡階段。此次調查問卷主要分三個部分,一是被調查者基本情況,二是對被調查者消費情況的調查,三是對疫情影響的調查。
一、被調查者基本情況
從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來看,樣本中有三分之二左右是女性;學歷方面,本科以上學歷的占到62.45%;年齡上,25-50歲的占到58.51%。因此,被調查的樣本大都為主要消費群體,能客觀反映目前終端消費者的實際情況。
從被調查者的收入情況來看,大部分人的家庭收入在5000元-25000元之間,比例占到了74.05%。通過對消費者近一年的收入情況調查發現,有16.88%的人表示今年的收入是下降的,這個比例比去年的調查數據下降了18.14個百分點。這主要是因為去年受到疫情影響的直接沖擊,停工停產的現象嚴重,收入受到較大影響所致。今年在國家有力管控疫情的情況下,經濟有較好的恢復。另外,有33.69%的受訪者表示收入有所增加。這些數據都明顯好于去年,但和2019年以前的調查數據相比較,仍然有不足。由此可見,在國家大力管控疫情和刺激經濟的措施下,通過一年的恢復,大家的收入情況有所改善,但疫情的影響仍然存在,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二、消費情況調查
對消費情況的調查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消費渠道,二是消費能力,三是消費習慣。從統計數據來看,可以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信息:
1、從消費渠道來看,網購已經成為消費者最主要的購物渠道,在今年的調查中48.9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最主要的購買服裝的渠道是通過網購。雖然這一比例比去年下降了1.89個百分點,但考慮到去年疫情影響大家出行不便的因素,大家選擇網購的趨勢已經越來越明顯。而且,今年的調查中發現,在高收入群體中,選擇網購的比例也首次超過了服裝品牌專賣店。另外,老年人選擇網購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大家選擇的購物渠道第二多的是百貨商場,占比達到25.32%,這一比例與往年相比仍在逐年緩慢下降。大家選擇的另一渠道是服裝品牌專賣店,選擇這種購物渠道的人的比例相對較為穩定,今年的比例為19.20%。從分年齡和收入的不同階層消費者的情況看,低收入的和年輕的人群更傾向于網購,年齡大于50歲的人群則傾向于去百貨商場購買服裝。而高收入人群則傾向于去服裝品牌專賣店。
2、針對與服裝定制這種消費模式,目前雖然還不是很多,但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越來越被大家所接受。在此次調查中,有8.16%的受訪者表示過去一年中有過定制服裝。而從定制服裝的類別來看,最主要的是西裝,其次是旗袍。而時裝等其他類別幾乎都沒有涉及。
3、從消費者購買服裝的頻率和所購服裝的價格來看和往年沒有多大變化,購買頻率大多為每月一次,這一比例占到38.33%。大部分人每月在服裝上面的花費為300-1000元,這部分人群的比例為41.98%。從購買的服裝單品價格上來看,大多數人購買的服裝的價格在100-300元/件,這一比例占到48.31%,其次為300-1000元/件,這一比例為34.60%。
4、在對消費者用在服裝上的總體花費的調查中看到,有34.32%的受訪者表示今年在服裝上的花費是減少的,這一比例比去年下降了16.88個百分點。另外表示花費同比增加的比例有16.1%,這比去年增加了8.18個百分點。這說明今年的消費情況比去年是有所改善的,但是這些數據與2019年以前的數據相比,卻仍然處于不景氣的地位。進一步探究消費者花費增減的原因,除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喜好等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收入和物價等因素占主導。
5、調查中,了解了消費者在網購上的花費,從數據看,有23.7%的受訪者表示今年網購上的花費減少了。有28.97%的受訪者表示今年網購上的花費是增加的。結合消費者總體花費的情況和往年的數據,也進一步證明網購在消費者服裝消費渠道中的比重越來越重。
6、在針對影響購買服裝的首要因素的調查中,有53.38%的人認為,服裝的款式是影響他購買服裝的首要因素。其次有32.28%的人認為價格是影響的首要因素。有11.18%的人認為品牌是首要因素。與往年的數據相比,價格因素越來越受到重視。
7、網絡直播帶貨這種模式近年來的發展非常迅速,正在受到人們的關注。在此次調查中,有95.99%的人表示知道或了解這種購物模式,其中有19.97%的人表示對此很關注,這一比例比去年調查時增加了5.57個百分點。更有15.75%的人表示已經通過網絡直播帶貨的方式進行消費了,而在去年調查時,這一比例還僅為8.8%。
8、針對目前服裝設計、生產及銷售上存在的問題的調查中,反饋的結果與往年相比沒有太大的變化。最受消費者詬病的還是服裝價格高和服裝設計沒有個性定位不夠鮮明這兩個問題,所占的比例分別有40.79%和44.94%。
9、在對品牌的認可度上,國內品牌進一步得到了大部分消費者的認可,有77.64%的受訪者表示對國內品牌的認可。而國內品牌最大的優勢還是價格優勢,在調查中有69.69%的受訪者是這么認為的。
10、對于下半年在服裝方面的預算,有26.79%的人表示預算在減少,這一比例比去年下降了10.81個百分點。有12.73%的人表示預算會增加,這一比例比去年增加了2.24個百分點。而更多的受訪者表示預算和去年差不多,這一比例為60.48%。
三、新冠疫情的影響
去年初突發的新冠疫情對于消費者的收入、消費行為、消費心理等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經過一年多的管控,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社會秩序和經濟活力得到一定恢復。
1、在收入方面,大部分人都認為影響不大或沒有影響。有31.15%的受訪者表示疫情對他們的收入沒有影響,這比去年的調查數據增加了2.79個百分點。僅有4.29%的受訪者表示影響較大,而這一數據比去年也下降了1.84個百分點。
2、針對疫情期間消費愿望的調查顯示,有52.11%的人表示消費減少甚至根本沒有消費欲望,但這個數據和去年的調查相比已經下降了10.29個百分點。表示正常消費的受訪者達到了43.39%,比去年增加了7.57個百分點。表示消費增加的受訪者有4.5%,比去年增加了2.72個百分點。
3、在對于疫情過后會否在服裝上有報復性消費的問題上,大家相對還是比較理性。僅有13.22%的人表示會,而有78.06%的人明確表示不會。
4、對于疫情過后大家對國內經濟形勢走勢的觀點,大部分人表示樂觀或很樂觀,其中表示樂觀的受訪者達到53.31%,比去年增加了7個百分點,表示很樂觀的受訪者占到15.96%,比去年增加了7.34個百分點。
總結:
紡織品服裝的內需市場正在恢復中,消費者的收入、消費欲望與去年疫情時期相比已經有了較大的改善。但是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還遠遠沒有結束,從消費者的反饋來看,雖然情況在好轉,但是還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態。
在疫情的推動下,人們的消費習慣正在加速變化,網購因為其便捷、低成本、非接觸消費等優勢而越來越受到青睞,再加上現在物流業的高度發展帶來的退換貨的便利性,進一步推動了服裝消費的網絡化。網購模式也已經成為老年人和高收入人群的主要購物手段。
目前消費模式正在呈多元化發展,直播帶貨模式異軍突起,正在吸引廣大消費者的目光,而且有加速發展的趨勢,這對企業經營模式的轉變帶來了考驗。另外,消費者越來越追求個性化的消費,對品牌的追求欲望不如以往強烈,而個性化的款式、高性價比的產品才是人們青睞的目標。
在國家防疫措施得力、經濟復蘇良好的大環境下,大家對經濟形勢抱有樂觀的態度,大家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欲望也都在加強,這對于企業經營來說是利好消息,但怎樣抓住消費者的痛點、怎樣吸引消費者的目光才是問題的關鍵。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上海辦事處
二O二一年八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