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創新空間”帶你認識今日之中國紡織業 |
本刊記者-郭春花 剛剛過去的“十三五”時期是新中國紡織工業發展史上值得深深銘記的五年,在這期間我國紡織科技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紡織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作為行業科技發展的引領者和推動者,intertextile秋冬面輔料展自2009年起設立的“新技術創新空間”見證了行業科技發展一步一步堅實的步伐,成為紡織行業新技術成果推廣的重要窗口。本屆intertextile秋冬面輔料展將繼續設立“新技術創新空間”,展示最新技術成果,引領行業未來科技創新的方向。 見證中國紡織 科技發展堅實步伐 “新技術創新空間”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發展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共同打造,目的是在大型紡織博覽會上以互動、展示、體驗等方式推廣紡織新技術、普及紡織新知識,拓寬紡織新領域,描繪紡織新藍圖,開展紡織產業上下游間的合作和交流。 自2009年以來,“新技術創新空間”已連續舉辦17屆,累計參展單位372家(次),展示成果550項,開展技術交流180余場,為開展上下游產業鏈之間的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 近日,《紡織行業“十四五”科技發展指導意見》正式發布?!吨笇б庖姟分赋?,“十三五”時期,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行業深入實施,科技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紡織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具體表現在:纖維材料技術進步成效顯著,先進紡織制品開發持續強化,綠色制造工藝技術穩步提升,行業智能升級改造效果顯著,行業標準體系建設持續完善,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穩步推進等方面。 而近年來的“新技術創新空間”見證了紡織科技強國發展的每一步: 2021年3月,“新技術創新空間”圍繞《建設紡織強國綱要》提出的重點任務,以“新型紡織功能材料與應用設計作品展示”為主題,展示了近年來我國紡織產業在功能性新材料、智能穿戴新技術上的發展,以及特種職業領域應用的優秀設計作品…… 2020年,“新技術創新空間”以“防疫防護、應急響應”紡織新技術新成果展示為主題,展示了近年來我國紡織產業在防疫防護新材料、檢測新技術、個人疫情防護用品、居家應急裝具及醫衛等特種防護領域取得的最新成就…… 2019年,“新技術創新空間”展示了我國紡織行業在 “衛生災害響應”、“軍隊警察配套”及“特種安全防護”三個方面的新應用,包括紡織高性能復合功能材料、柔性結構材料制備技術的新進展…… 助力中國紡織成為 世界紡織科技主要驅動者 今年以來,無論是“天問一號”探測器在火星平穩著陸,神舟十二號航天員行走太空,還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紡織科技元素無處不在。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紡織行業面臨著適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考驗和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要求,也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 《紡織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指出,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入發展,材料科技占據前沿位置,以高性能、多功能、輕量化、柔性化為特征的纖維新材料,為紡織行業價值提升提供重要路徑。新一代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與紡織行業加深融合,正在推動紡織產業鏈、供應鏈提質增效,帶來業態更新與價值延伸。我國科技創新的基礎設施條件和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技術應用與創新生態不斷豐富,跨界創新、融合創新實踐不斷涌現,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圍繞這些新機遇,《紡織行業“十四五”科技發展指導意見》明確了“十四五”科技發展六大重點任務,即加快共性關鍵技術攻關,破解創新發展難題;促進紡織科技成果轉化,打造行業發展新引擎;推進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凝聚科技創新力量;強化行業標準體系建設;引領行業規范發展;提升科技人才建設水平,筑牢行業創新之基;加強紡織科技國際合作,提高科技創新水平。 作為紡織科技發展的重要展示窗口,本屆intertextile秋冬面輔料展上的“新技術創新空間”將對標紡織行業“十四五”科技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繼續展出相關技術和相關成果,以多種形式推動紡織產業上下游間的合作和交流。 |
相關文章 |